地藏菩萨本愿经,地藏经原文念诵

关于诵经立香案:家中若有佛堂者,需奉三柱香,口念: “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”(三称)。 持诵经文之中,若间隔一小时以上需要重新恭请。 注三:如果家里没有佛堂或其它原因,不燃香亦可。 “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...

阿弥陀经,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在线念诵

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。 一时佛在舍卫国,祇树给孤独园。 与大比丘僧,千二百五十人俱,皆是大阿罗汉,众所知识:长老舍利弗、摩诃目犍连、摩诃迦叶、摩诃迦旃延、摩诃俱絺罗、离婆多、周利槃...

金刚经(金刚般若波罗蜜经)鸠摩罗什译本原文全文

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鸠摩罗什译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:一时,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,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。尔时,世尊食时,著衣持钵,入舍卫大城乞食...

4种简单有效的念佛方法分享

念佛很重要,也很有奇效,这是我们都知道的,念佛的作用和好处数不胜数,那么,我们该怎么个念佛呢?念佛有哪些方法呢? 这里我圣忠给大家分享4种简单有效的念佛方法: 第一种、长期念佛 这个意思就是说念佛不是一天两天的事,而是一辈...

老子《道德经》原文全文及译文完整版

【第一章】 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。无名天地之始;有名万物之母。故常无,欲以观其妙;常有,欲以观其徼。此两者,同出而异名,同谓之玄。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 【翻译】: 道可...

佛教中“妄语”是什么意思?

佛教中的“妄语”指的是十大恶业之一,不论是出家修行者还是在家修行的居士,都需要戒除这个恶业。佛说,造恶业会堕恶道,造善业则会轮回善道,不造业才能脱离六道轮回。 恶道有三个,分别是:饿鬼道、畜生道、地狱道; 善道也有三个,分别...

大众部和上座部的主要分歧是什么

在佛陀时期,波罗奈国迦尸尸城的俱梨迦长者生了一个儿子,在他出生时,天上自然出现宝伞,俱梨迦长者于是给他取名耶舍。 耶舍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超出常人的聪慧,他的生活过得十分奢华,像佛陀一样,住着三时宫殿。然而,耶舍却希望拥有清净的生活...

《五公末劫经》(天圖記末劫經)全文在线阅读

天圖記末劫經(全集)原序 此書出在清朝年間,先皇康熙癸卯年八月十五日,子時夢於宜盤,有一僧人瞿姓名悉達,神魂遊於娑婆世界,求我主發心化爾大衣十六件,忽然一夢驚醒,次早宣廷上殿,告民昨夜夢兆。於是我主造衣十六件,宣臣汪世清上天台山海洲...

《五公经》原文全文免费在线阅读

《五公经》是一本比较特别的古代书籍,由天台山志公、化公、朗公、唐公、宝公,五公菩萨共撰。“五公”指的就是五位菩萨,即:志公、化公、朗公、唐公、宝公! 《五公经》的宗旨是——论下元甲子,未来之事,令众生知悉!因此,《五公经》是一部重要的...

《金刚经》第一段内容蕴含什么智慧?

《金刚经》全称为《金刚波惹波罗蜜经》,经文开篇第一段内容为: 如是我闻。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,与大比丘众,千二百五十人俱。尔时世尊,食时著衣持钵,入舍卫大城乞食。于其城中次第乞已,还至本处...

“四众”“五众”“七众”分别是什么意思

佛教当中,“众”指的是一类人,比如,“信众”就是崇信佛法的一类人。而在佛教中,还有“四众”“五众”“七众”的说法。 “四众” “四众”顾名思义,就是四类人,即: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! 比丘,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出...

如何理解“前念迷即凡夫,后念悟即佛”?

《六祖坛经》中,有这么一句话,“前念迷即凡夫,后念悟即佛”,这句话该如何理解呢? 这里我圣忠结合自己所学以及所悟进行解析。 这里面重点理解“前念”“后念”。 ...

佛经中的“不取不舍”怎么理解?

佛经中经常出现一个词,“不取不舍”,这是一个比较费解的词汇,而且来说,很多佛教的专业术语,理解了意思,却不一定能悟其真义。就比如这个词“不取不舍”,字面意思很简单,就是既不取用也不舍弃。不过,要理解其真义,还得有所觉悟。 ...

如何理解“一念修行,自身等佛”?

六祖慧能大师告诫弟子及信众:“善知识,迷人口念,当念之时,有妄有非。念念若行,是名真性。悟此法者,是般若法;修此行者,是般若行;不修即凡。一念修行,自身等佛。” 其中这句话“一念修行,自身等佛”是有点费解,不...

大智慧“到彼岸”是什么意思?

佛教的教义核心就是让人摒弃欲望,得自在解脱,相比耆那教的“时时勤拂拭”式修行,佛教的修行就高明多了,达到了究竟的境界。也就是“到彼岸”,当众生到彼岸之后,就能彻底摒弃欲望,并不会退转,也就是究竟解脱。 佛经中...

“解义离生灭,著境生灭起”是什么意思

六祖慧能大师在《坛经》中向信众开示:“何名波罗蜜?此是西国语,唐言到彼岸。解义离生灭。著境生灭起,如水有波浪,即名于此岸。离境无生灭,如水常通流,即名为彼岸,故号波罗蜜。” 其中,“解义离生灭,著境生灭起”是...

如何理解“佛性本无差别,只缘迷悟不同”?

佛教教义要做的只有一个事情,就是要让众生明佛性,六祖慧能大师在坛经中说:“当知愚人智人,佛性本无差别。只缘迷悟不同,所以有愚有智。” 佛说,世间万事万物原本并无分别,没有善恶分别,没有好坏分别,没有美丑分别,...

如何理解“不是风动,不是幡动,仁者心动”

六祖慧能大师出山弘法时,有一个一鸣惊人的偈语:“不是风动,不是幡动,仁者心动。”偈语是佛教唱词的一种格式,一般是由几句字数相同的句子组成。偈语包含比较深的佛法教义,一般来说,没有一定悟性或者对佛法没有一定研究的人是听不懂的。那么,我们...

怎么理解“佛佛惟传本体,师师密付本心”?

五祖弘忍大师告诉慧能大师:“……自古佛佛惟传本体,师师密付本心。衣为争端,止汝勿传……”这里边这句话不太容易理解,“佛佛惟传本体,师师密付本心”。其中比较难理解的是“本体”和“本心”。这里我圣忠结合自己所学以及所悟进行解析。 ...

如何理解“求道之人,为法忘躯”?

六祖慧能大师从岭南不远千里来到黄梅礼拜五祖弘忍大师,但因为五祖弘忍大师担心其他弟子损害慧能大师,所以让他到厨房打杂。直到八个月后,五祖弘忍大师让门人弟子作偈语,神秀大师作了一个偈语,其中因缘,五祖弘忍大师方才到厨房去见慧能大师。 ...

如何理解“欲学无上菩提,不得轻于初学”?

六祖慧能大师拜五祖弘忍大师为师,但前八个月只在厨房打杂。直到神秀大师作偈语,有童子领慧能大师来到走廊偈语前,这是他第一次来到堂前。他听了神秀大师的偈语后,说自己也有一个偈语,请江州别驾帮忙书写。 这位江州别驾...

如何理解《六祖坛经》中“结来生缘”?

五祖弘忍大师的门人弟子中有一位童子唱诵神秀大师的偈语,慧能大师听到,就对童子说,我也要念诵,以“结来生缘”。这个“结来生缘”字面意思很好理解,但是,佛教不是神学,佛教认为轮回转世是没有一个主体的,所谓“诸法无我”。这样,这个“结来生缘...

如何理解“只到门外,未入门内”?

《坛经》当中五祖弘忍大师看到神秀大师偷摸写在走廊上的偈语后,半夜三更把神秀大师叫到房中,神秀大师承认是自己写的后,五祖弘忍大师说:“汝作此偈,未见本性,只到门外,未入门内。如此见解,觅无上菩提,了不可得。无上菩提,须得言下识自本心,见...

佛说供养修行人有大功德利益

在《四十二章经》中,有一章是这样说的,给恶人施食,不如给善人施食;给善人施食,不如给修行人施食;给修行人施食,不如给阿罗汉施食;给阿罗汉施食,不如给诸佛施食;给诸佛施食,不如给无证无念无修者施食。 也就是说,...

佛为什么说“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,即为谤佛”?

“谤佛”,我们都能理解,就是毁谤佛的意思。那么,为什么说“如来有所说法”是毁谤佛呢? 其实就是说,“法”本身是不存在的,或者说“法”也只是一种相,一种虚幻的假象。“法”只是用来让我们理解佛的真实意思,这就相当...

佛教有三宝,为什么叫做“三宝”?

我们都知道佛教有三宝,即:佛、法、僧。 佛宝,并非特指如来佛祖,而是指已经成就圆满佛道佛教三宝的一切诸佛。 法宝,说的是诸佛的教法,法门,用来度化众生的方法。 ...

佛教用语“丙丁童子来求火”是什么意思?

在禅宗公案当中有这样一句偈语,叫做:“丙丁童子来求火!” 对于这句话,很多人并不能明了其意思,这里我摘抄分析一下。 在法眼禅师公案中,有弟子问禅师:“如何认识自我?” ...

怎么理解“有情来下种,因地果还生”?

在《六祖坛经》中五祖弘忍大师在六祖慧能大师开悟后,说了一首偈语: 有情来下种, 因地果还生。 无情亦无种, 无性亦无生。 那么,该如何理解这首偈语...

佛教所说的“杀生”是什么意思?

“杀生”,这个词我们都听过,在佛教中有严格的要求。 “生”指的是“众生”,在佛教当中,众生,指的是一切有情识的生命形态。 而普遍认为植物没有情识,所以,植物不输于众生的范畴。在十法界...

佛教中“居士”指的是什么人?

我们经常听到“居士”这个词,但我们很多人并不一定知道它指代的是什么人。 “居士”是佛教用语,说的是在家修习佛法的人。 需要注意的是,就是男人和女人都叫...
1 2 3 4 5 6 ... »